黑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2-11浏览次数:266

黑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上)


  黑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通知》(中发〔2016〕4号)、《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印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8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43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联规〔2016〕454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发改振兴〔2016〕2397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黑政发〔2016〕13号)编制,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我省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点专项规划。

  第一章 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工作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紧紧围绕实施“五大规划”和发展十大重点产业,通过实施科技“5381”工程,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我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行动计划,持续提升自主创新实力。争取国家科技项目5000多项,获经费支持超过57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5倍。以企业技术需求为指南,产学研合作实施了773个省级科技项目,突破了第三代“1000MW级核电主设备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等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全省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7.5%,2015年达到3.4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3.38件;累计登记科技成果7418项,其中有79项重大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有1390项成果获得省级科技奖励。哈尔滨工业大学“星地激光链路系统技术”成果2014年摘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二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持续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全省累计开展成果专题对接活动1000多场次,推动科技成果省内落地转化2485项,签约额132.11亿元。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连续四年突破百亿元大关,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67%。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三研究所研制的“30MW级天然气长输管线燃驱压缩机组”实现产业化,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2015年启动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当年即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新注册成立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等科技型企业2116家,新形成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439家,新吸纳本科以上人才7736人。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111家,孵化总面积达到261.9万平方米。

  三是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持续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防爆电机、杂粮、重载快捷铁路货车等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高效清洁燃煤电站锅炉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69家、重点实验室98家、企业院士工作站45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由2010年的476家增加到2015年的693家,共有1171户(次)企业享受减免所得税34.5亿元。累计认定和推广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126个,兑现奖励资金1.5亿元,35个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全省工业企业开发重点新产品1140个,其中434项填补了国内空白。燃气轮机等63项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四是实施科技园区建设行动计划,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9.5%提高至2015年的12.2%。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经过5年的持续建设,“动车组”效应凸显,累计集聚中科院产业育成中心等国内外创新机构超过200个。哈尔滨市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哈尔滨高新区成为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大庆高新区在全国106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21位,齐齐哈尔高新区“重型数控机床产业集群”晋升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牡丹江和佳木斯两个省级高新区发展步伐加快,建设了16个国家级科技产业基地。牡丹江石油钻采工具产业基地和佳木斯农业科技园区进入国家级行列。哈尔滨市获批成为国家生物医药战略新兴产业试点城市。

  五是实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行动计划,持续发展科技服务业。省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自2013年投入使用以来,新兴产业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八大科技平台相继建成,美国通用电气哈尔滨创新中心等近百家研发机构和服务机构入驻,首家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地方工作站落户我省。成立了省科技服务业联盟,服务科技型企业超过1万户(次)。省中医药科学研究院等7家行业研究院成功组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连续5年围绕石墨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等领域组织“院士龙江行”活动。推动以对俄为主的科技合作交流,全省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16家。

  六是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行动计划,持续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全省新组建了卫星导航服务、冷水鱼等35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总数达到49家,其中国家级联盟5家。联盟促进了218所高等学校、258家科研院所和906家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10项。通过组建石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我省牵头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纯石墨材料开发及其典型应用”项目,支持鸡西、鹤岗等地培育了奥宇石墨集团等一批石墨精深加工企业。

  七是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持续释放科技创新创业活力。省科学基金累计立项2667项,投入经费1.86亿元,其中45岁以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占资助总数的72.8%;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4500余项,经费总额23亿元,其中有7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1人获得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世界学者奖。全省两院院士总数达到41人。连续三年支持了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核级焊接材料国产化研究与应用”等24个中省直科研院所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建设;共有34名科技人才、4个创新团队和2个基地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八是实施科技惠民行动计划,持续推动科技成果服务民生。落实“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规划,支持59个县(市)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行动计划项目,建设了3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5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在寒地粳稻育种等领域组织实施了28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我省实现粮食“十二连增”、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组织实施了“3G-WIFI城市安全监控系统推广”等26个省级重大研发项目。选派了440名科技人员深入28个贫困县提供技术服务,深入桦南县开展定点扶贫。开展了科技活动周等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

  二、“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面临的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创新,着力推进创新,把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系统部署科技创新工作。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全球利益格局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孕育突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黑龙江承担着保障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正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期、有利发展的机遇期、大有作为的窗口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黑龙江科技创新必须坚持“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依靠科技创新改进供给质量和效益,依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和引领作用,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目前,与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的要求相比,我省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主要表现为:科技成果产出良好,但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机制路径尚待完善,政府、科技界、金融界、产业界之间系统性支持和互动关系尚未完全建立;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配套创新政策、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还有差距;市场各主体的创新活力不足,创新供给结构有待优化;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和配置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要直面挑战,深入学习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科技创新思想,牢牢把握新时期科技发展改革的方向和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要求,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黑龙江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第二章 描绘科技创新蓝图

  一、指导思想

  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支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深入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深化创新驱动,着力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实力,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供给的质量和效率,营造科技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为奋力走出黑龙江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支撑我省重大需求作为战略任务。聚焦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科技的重大需求,明确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加强关键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把科技为民作为根本宗旨。紧紧围绕人民切身利益和紧迫需求,把科技创新与改善民生福祉相结合,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扶贫脱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让更多创新成果由人民共享,提升民众获得感。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坚持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和监督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创新服务职能。营造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创新生态,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和改革红利,开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

  ———坚持把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作为主攻方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技术研发的主体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提高我省整体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创造和应用奠定基础。

  ———坚持把人才驱动作为有力支撑。进一步统筹人才、项目和基地建设,通过各类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重点科研项目和研发基地建设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培养造就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满足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省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驱动发展取得实质进展,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努力建成创新型省份。

  ———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加强自主创新,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7件,登记科技成果达到1800项。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培育新兴产业,有力支撑做好“三篇大文章”。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6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达到150家,建设7个“互联网+”技术服务平台;“十三五”期间新增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200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企业达到6000家。

  ———创新型人才规模质量同步提升。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初步形成,涌现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十三五”期间培育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0个,培养科技创新杰出青年人才100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1000人。

  ———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贯彻落实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管理的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创新治理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健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治理结构和发展机制更加科学,军民融合创新机制更加完善,全省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科技创新制度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创新创业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创新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科学精神进一步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四、总体部署

  未来五年,我省科技创新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对接国家和我省重大决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系统谋划和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一是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围绕我省科技创新基础和优势,深入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加强自主创新,在重点领域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可产业化的高新技术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支撑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载体,推进各类科技园区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积极争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二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培育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新兴业态。实施《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2016年版)的通知》(黑政发〔2016〕31号),建立并完善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支持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建设,加快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建设,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效载体,促进科技与资本市场对接,推动高新技术成果生成企业、形成产业。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大学生、农民、城镇转移就业职工创新创业。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加强科学普及,着力培植创新文化,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研发力量,加快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牵头组建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科研基地和平台建设,优化战略综合类、技术创新类、科学研究类、基础支撑类科研基地和平台布局,完善运行机制,加强评估考核,强化稳定支持,加快形成适合区域发展和行业特色的科技创新基地布局。支持我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依托优势资源,争取建设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基地。完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支持方式,加快培育和聚集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深化对外科技合作交流,促进创新资源的双向开放和流动。

  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加快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培育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组织体系。建立并完善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和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普惠性政策。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依靠市场化组织方式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更多科研人员致富开辟渠道。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高质量就业、扶贫脱困等方面作用,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步伐。

  第三章 科技创新优先领域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基础优势和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深入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围绕国家重大创新战略布局和重点任务,集成科技创新资源,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现代农业、民生科技等八大科技创新优先领域,加强自主创新,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重大技术研究开发,加速培育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一、发展新材料技术

  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新材料的重大需求,对接《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关键技术部署,加快发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重点开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开发航空航天材料、道路交通装备材料、新能源材料、信息材料、环保与节能材料等新材料高端产品和成套装备。推进石墨深加工等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培育国家级高性能纤维及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化基地,推动我省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二、发展新能源技术

  大力发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技术,积极推进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及高寒地区电力技术、新能源通用及创新技术、新一代能源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成果产业化,为能源结构优化转型提供科技支撑,保障能源安全。依托中科良大生物燃料科技有限公司加强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秸秆类)转化生物航空燃油技术研究,推进生物航油及乙酰丙酸、生物汽油等产品产业化,支持在我省建设千吨级生物航油工程示范。

  三、发展生物技术

  围绕我省生物产业特色,抢抓生物技术及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以生物技术创新带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发展,争取在生物前沿科学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重点开展现代中药、化学药物、疫苗、生物工程等方面研究开发,加快生物合成、抗体工程、生物反应器等共性关键技术与工艺装备研究开发,加快开发3D生物打印等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产品,大力发展生物育种,推进道地、特色药材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和道地、濒危、稀缺药材生物繁育工程中心建设,加速构建我省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生物产业体系。

  四、发展高端装备技术

  围绕加快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推进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优化制造业布局,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开展燃气轮机、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装备、现代农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等高端装备技术研究开发与成果产业化,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升级扩量。支持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对接国家“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项目关键技术部署,依托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加强轻型航空动力及衍生品的研制生产、航空机械传动系统关键零部件制造、微小型燃气轮机和民用传动等产品设计制造等技术研究开发;依托中船重工集团第七○三研究所加强船用与中小型工业燃气轮机系列产品开发,实现对5—50MW功率档的全面覆盖;依托哈电集团加强重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研究与整机研制。对接国家“深海空间站”项目关键技术部署,发挥哈尔滨工程大学在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装备基础及关键技术领域的优势,开展深海空间站信息系统、穿梭运载器、自治潜器(AUV)检测系统、水下作业工作系统和特种作业装置系统及高端船舶动力装备、通讯系统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对接国家“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项目关键技术部署,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暴露载荷照料、光学载荷照料、支持航天员舱外活动等空间站实验舱机械臂技术研究。

  五、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提高新一代信息关键技术和核心产业的自主发展能力,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相关产业融合。重点开展物联网、大数据、新型网络、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微电子、光电子、卫星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系统的研究开发和成果产业化。对接国家“国家网络空间安全”项目关键技术部署,发挥哈尔滨工业大学信息技术领域研究基础优势,开展信息内容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新型密码学与应用、物联网安全与工控安全、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与策略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依托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加强网络威胁监控、安全检测引擎、APT监测分析、安全分析支撑体系等研究开发,支持建立全国性网络空间安全威胁分析中心,推动我省优势企业打造新兴产业高地。对接国家“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关键技术部署,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优势,开展空间激光通信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对接国家“人工智能2.0”项目关键技术部署,重点开展医疗影像大数据的智能分析、辅助诊断、治疗技术研究开发,加强步态、声纹、人脸融合识别的新一代智能安防系统等研究开发。

  六、发展节能环保技术

  以解决重大环境问题为目标,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修复、废弃物治理、生态环境保护、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以保障资源安全供给和促进资源型行业绿色转型为目标,集中突破一批发展资源高效利用、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对接国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关键技术部署,依托哈电集团开展高效清洁煤电产品研究开发;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基础优势,开展煤炭高效发电、煤炭清洁转化、煤炭污染控制、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现代煤化工和多联产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

  七、发展现代农业技术

  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施《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实施方案》,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粮食丰产增效、农产品增值加工、畜禽安全高效养殖、优质奶源与乳品加工、林业资源培育与开发等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应用。重点开展黑土资源合理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无公害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及设备、林产经济综合配套技术、特色食品开发等现代农业技术及设备研究开发与成果产业化,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支持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服务我省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八、发展民生科技

  围绕改善民生的迫切需求,推进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转化应用,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提供科技支撑。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突出解决重大疾病防控、康复养老、医疗器械以及“互联网+健康医疗”等人口健康重大科技问题。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为目标,重点开展公共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对接国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项目关键技术部署,以脑重大疾病防治为重点方向,依托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研发优势,开展医、工、生物信息结合研究,研制开发临床适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仪器设备、生物材料及创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