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或将打破界限 同等能力同等对待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2-15浏览次数:113

      军民融合或将打破界限 同等能力同等对待 


       近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未来,我国将实施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力争打破军民界限,实现分类管理,真正做到“同等能力同等对待”。


  军工高技术对经济带动作用加大


  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龙红山告诉记者,“目前,军工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稳增长、调结构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龙红山表示,近年来,一大批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突破了许多核心技术,带动了国家科技实力的整体提升。比如北斗三号开始全球组网,并在亚太区达到米级的服务进度;嫦娥三号探月工程、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完成;高分四号投入使用、大飞机C919实现首飞;新一代大型和中型运载火箭顺利完成首飞;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两机专项取得很多重大技术突破等。


  龙红山说,军工高技术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将推动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民用核能、高技术船舶等传统民品的发展,更带来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卫星导航和遥感应用、海洋工程和科考装备、网络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等。“这些产业增长很快,效益也很好。”


  “当前,我国军工集团公司的军民品的比重大概是3比7,军品占30%,民品占70%。70%的民品中,军工高技术产业占也在比逐步提升,现在已经超过50%,未来的目标是把军工高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到占整个军工经济总量的50%。”龙红山说。


  “民参军”层次逐渐提升


 
 另外,“民参军”也取得积极进展。龙红山介绍,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修订后,比原来目录缩减62%,准入门槛大幅降低。目前已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主要企业中,民口企业已占三分之二以上。“民参军”企业由过去只是承担一般配套产品,现在已经在向总体和分系统提升,并在微小型、无人系统、微纳米等前沿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军队和政府部门都开通了军民融合信息共享的网络和平台,一大批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一大批军民技术和产品实现双向互动,军民资源共享通道逐渐开始畅通。


  破除军民界限 向深度融合进军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对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龙红山指出,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涵盖核、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电子等多个行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脊梁,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对提升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水平、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龙红山表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入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思想认识、组织管理、运行机制、政策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制约和障碍,“主要表现在顶层统筹不够、军工开放不够、资源共享不够、成果转化不够。”


  龙红山说,下一步,我国将实施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面向全社会重新规划和布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打破军民界限,不分所有制,对全社会的军品科研生产能力分类管理,真正实现同等能力同等对待的目标。引导军工单位逐步培育市场,将一些配套任务更多交给民口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去承担。


  “未来,我们将推动系统集成商、专业承包商、市场供应商这‘三商’的体系建设,要制定总体单位开展分系统和配套产品竞争性采购的规则,同时,我们要规范军工集团公司对民口,包括民营企业的收购行为。另外,要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龙红山说。


  据悉,目前,《意见》中的许多政策措施正在同步启动和推进。